查看原文
其他

出炉!2021年中国脑科学十大热点新闻

brainnews创作团队 brainnews 2023-04-13

2021年,是脑科学丰收的一年。
在疫情肆意的当下,很多实验和学术交流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但是依然阻止不了脑科学快速发展的步伐。
2021年,brainnews公众号一共发布了300多期脑科学日报,2000多篇脑科学资讯,
本期,编辑部精选了 10篇 2021年的热点新闻,一起来回顾!(排名不分先后)




01


中国“脑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2021年9月16日,科技创新 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中国“脑计划”正式拉开帷幕!2021年的指南一共包含了59个方向,国拨经费概算31.38亿元。项目的执行期一般为五年,除了重点项目,还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每个青年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 

小编说:对于脑科学工作者来说,脑计划的公布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本次计划正式落地,将加速推进我国脑科学的发展。2021年的申报已经结束,期待2022年!


阅读链接:

31亿的脑计划已开始正式填报!助力合作,附最新版中国脑中心分布详细介绍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项目首批视频答辩评审名单




02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成立


2021年4月16日,国家卫健委决定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联合主体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共同构成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国家卫健委要求北京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落实《设置规划》中国家医学中心相应职责任务,形成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带动全国神经疾病医学领域建设与发展。


小编说:期待我国神经疾病医学领域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带领下快速发展!


阅读链接:重磅官宣: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南在华山、北在宣武天坛




03


神经科学领域补强2位院士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增选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神经科学相关的有两位,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天明教授(工程院)和军事科学院王以政研究员(科学院)。


小编说:恭喜二位教授!不断壮大的脑科学院士队伍,将给脑科学带来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加速推动脑科学的发展!

阅读链接:

神经科学补强两位院士,评审工作历时11月,系统回顾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
专访新晋院士高天明:快乐院士揭开“不快乐”之谜
新晋院士高天明教授近2年在Neuroscience Bulletin刊发多篇文章




04


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正式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并明确职责,以此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师资队伍,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政策宣传和健康科普工作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发健康科普信息。


小编说:此次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可见社会和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只有踏实地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师资队伍,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才可以让这个行业更加规范,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阅读链接:重磅: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05


Nature: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这种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尽管现代解剖学研究尚未明确经络特异性结构基础的存在,但揭示了针刺刺激的远程效应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来实现。这种反射首先是激活来自位于背根神经节 (DRG) 或三叉神经节中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随后将感觉信息传到脊髓和大脑,进而激活外周自主神经,最终实现对各种机能的调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陆续发现此类反射存在躯体区域特异性。 


202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发表在Neuron的研究结果, 揭示了低强度针刺刺激小鼠后肢穴位(如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而针刺刺激腹部穴位 (如天枢ST25)却不能诱导出此抗炎通路。这种躯体区域特异性(或者说穴位部位的相对专一特异性)背后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至今尚不清楚。 


2021年10月13日,马秋富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教授团队合作,在顶尖杂志Nature又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实现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论文第一作者为柳申滨博士和王志福博士。该研究显示一类PROKR2-Cre标记的DRG感觉神经元,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所必不可少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此类神经的躯体分布特点,可以预测在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的效果,从而为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小编说: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了解针灸背后的机制带来了可能。随着连续两年的两篇研究发表,在国内可能会掀起一阵“针灸神经解剖学机制”研究的热潮。


阅读链接:

Nature发表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针刺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神经解剖基础
Neuron:电针抗炎是把“双刃剑”,哈佛团队揭示传统的中医疗法背后的神经解剖学原理



06


Science:骆利群院士教科书级别的综述—神经环路的架构


人脑包含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有数千个神经突触连接。尽管单个神经元具备精细的信息处理能力,但它们只有通过不同的突触连接模式形成特定的神经环路,才能执行某种特别的功能。这才让我们的大脑成为了一台强大的计算机。从微环路里几个神经元到大尺度的数百万神经元,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让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各种连接模式以及功能。然而单个的神经元是如何实现大脑复杂精妙的功能的呢?神经元的连接模式是否存在更一般性的原理呢? 


2021年9月3日,Science杂志重磅推出了顶级神经科学家骆利群院士的综述文章:Architectures of neuronal circuits。


阅读链接:Science:骆利群院士最新教科书级别的综述——神经环路的架构





07


饶毅正式举报裴钢,中科院道德委宣布不再调查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晚10:25分,饶毅教授在其公众号“饶毅科学”发表了一篇举报信, 正式举报林-裴 (1999) 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1月25日,裴钢以短信形式回复财新记者称,“众所周知科研打假和举报学术不端都应该遵纪守法。举报者举证,作为网络打假和学术不端公开举报人有法理责任和义务提供2019年网络举报时持有的学术造假实证和这次公开实名举报学术不端的实质证据。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表了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处理意见:此前已有明确调查结论「未发现有造假」,不再进行调查。


小编说:科研诚信事件在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几年,“图片误用”等词汇更是很多科研人员热议的话题。“撤稿观察”平台日益火爆,每年因为数据造假、数据操控等原因撤稿的新闻越来越多。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修炼诚信内功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阅读链接:


饶毅正式举报裴钢院士(1999年的) 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裴钢正式回应饶毅举报:请提供证据 

突发!中科院道德委宣布不再调查饶毅对于裴钢等人论文的举报


耿美玉诉饶毅名誉侵权,一审判决来了!

突发!绿谷制药公司要求饶毅先生立即停止侵害名誉权





08


中国首部全方位解读抑郁的系列纪录片发布


2021年10月,CCTV-9央视六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全方位解读抑郁症的系列纪录片,聚焦抑郁症高危群体,走近真实的抑郁疾病患者,在追寻和抗争中,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可敬的意志力。


小编说:纪录片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呈现对抗抑郁症的经验、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给现实生活中的患者,家属以及关注人群带来帮助。抑郁症患者人群,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阅读链接:重磅资源分享:CCTV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1~6集
收藏学习:2021年度百篇抑郁症研究汇编





09


Nature连发16篇文章解析大脑初级运动皮层


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为测量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概况提供了分辨率和通量,基于成像的单细胞转录组学及其与功能成像的结合,以及电生理学和单细胞测序的整合,使分子定义的细胞类型的空间组织和关键表型特性的映射成为可能。最后,细胞类型的分子分类使人们能够利用转基因小鼠和基于增强子的病毒载体对特定的细胞类型进行遗传操纵。所有这些方法都已在独立的研究中应用于脑组织,但尚未以协调的方式建立不同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分子遗传框架是否能解释其他功能上重要的细胞表型。 


BICCN(BRAIN Initiative Cell Census Network)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这些技术产生一个开放的脑细胞参考图谱,整合分子、空间、形态、连接和功能数据,描述小鼠、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细胞类型。BICCN近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哺乳动物初级运动皮层多模式细胞普查和图谱的相关研究成果。该联盟还将数据库向大众开放(https://biccn.org),并构建了可以直接应用的软件,从而确保这些数据能够对神经元多样性的性质和起源的研究大有裨益,真正做到数据库落到科研的实际使用之中。



阅读链接:Nature系列重磅成果发布:大脑运动皮层的细胞图谱!





10


2021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发布


为了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充分展示和宣传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同时我学会响应中国科协“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继续开展2021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曁中国科协“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推荐工作。一共选出了10个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小编说:恭喜各个获奖的团队!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一年的研究水平都在稳步推进!


阅读链接:重磅收藏:中国神经科学学会2021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发布(含介绍)







Brainnews能力有限,精选的10篇仅代表编辑部的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可以将您认为更加符合的新闻在留言区中一起讨论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